??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旗帜,并深刻分析和系统阐述其伟大意义的人,是时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。
1918年7月,李大钊发表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》一文,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本质上的区分,从而深刻阐明了十月革命的重大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。
从1918年秋天起,李大钊以北大红楼图书馆为阵地,组织和领导北大进步学生开展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。在他的领导下,北大红楼图书馆成为进步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,更成为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。
1919年5月5日,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创始人卡尔·马克思诞生101周年的纪念日,而这一天中国五四运动的浪潮正风起云涌。北京《晨报》副刊在李大钊的指导下,开辟了“马克思研究”专栏,从5月5日至11月11日的6个多月时间里,共发表了5种论著。这一大胆的创举,前后持续了半年,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。
五四运动后,李大钊亲自撰写了长达26000余字的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》一文,是中国最早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文章,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。
1920年3月,李大钊与邓中夏等人经过多次酝酿讨论,在北大红楼发起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。这个研究会当时是秘密成立的,直到1921年11月17日在《北京大学日刊》上登出《发起马克斯学说研究会启事》,才对外公开。
李大钊等先进分子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平台,通过搜集和翻译马克思主义书籍、分组分专题进行研究、定期举行讲演会、举行定期的讨论会和不定期的辩论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,率先组织起来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。
作为全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,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,影响力由北京大学向北京、向全国扩展,发挥了引领作用,并推动上海、武汉、长沙、广州、济南等地相继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、俄罗斯研究会等组织,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有组织地研究和广泛深入地传播,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。